天博官网让桥梁美学回归设计本性美学思想自古就有,都是作为哲学的一部分被研究。18世纪中叶,独立成为学科,但是仍然用哲学的方法,被哲学家所研究,研究对象是艺术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大机器生产引起人的审美观念彻底变革,工业产品和城市建设,使得工业技术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人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审美观。新的审美观普及到整个生活领域,产生应用美学,也称门类美学。为了区别,把原来的美学称为传统美学或哲学美学天博官网。
传统美学只研究艺术美,是用哲学的方法研究艺术,因此有“艺术的哲学”之称。黑格尔把建筑列为艺术之首,主要研究建筑的工艺美,因此有“建筑艺术”之说。那时的桥梁美与建筑一样,主要是手工工艺美,因此也作为建筑艺术被研究,就有了“桥梁建筑艺术”之称。
应用美学是研究整个生活领域的美,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创造的美,因此也叫“技术美学”。现代桥梁美主要也是科学技术创造的美,因此属于应用美学。郑时龄院士在《桥梁设计美学》序言中指出:“桥梁美学是技术美学的组成部分,技术美学又可以称之为‘工程美学’‘技术美的美学’‘设计美学’等。”
传统美学虽然研究艺术,由于哲学家不熟悉艺术创作,因此只研究美和美感,美的创造则归属艺术学。而应用美学研究者本身就是该领域的创造者,因此侧重于美的创造的研究。由于工业之后,技术成品的生产分成了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美的创造主要是在设计环节完成的,因此,技术美学又被称为“设计美学”。
应用美学源于欧洲,受工业的洗礼,直至近代欧洲仍然是新科学技术发源地,技术美学思想扎根人心,这就形成了具有欧洲文化特色的应用美学发展的中心。
工业时期,中国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代,政府忙于与列强签订割地赔款条约,自由思想与光绪皇帝一起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中,根本不可能有现代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思想影响。后来,虽然靠拿来主义引进一些应用美学,由于缺乏思想基础,存在很大局限性。在很长的时期里,应用美学都只局限在工艺品中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很快成了制造强国和基建狂魔。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可以预期,应用美学将会在中国迅速普及和发展。中国是具有古老文明的大国,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观。当前应该加大美育和媒体宣传,加速这种审美观的形成。
工业引起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生应用美学,使美学普及到整个人生。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桥梁,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也因此产生了桥梁美学,成为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郑时龄院士在《当代桥梁美学》序言中指出:“桥梁的核心当然是结构和工程技术,但是由于桥梁的功能、体量、造型以及所处的环境,其美学意义与工程技术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也必然涉及美学问题,由此产生了桥梁美学。桥梁美学大体上可以说是结构的哲学,属于技术美学的范畴,技术美学又称工程美学,涵盖了机械设计、器皿设计、汽车设计、飞机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桥梁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日用品设计、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等众多的领域。工程美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应用美学虽然分成各种门类,但是,它的发展都是受人的审美观支配的,经历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现代主义对于古典主义是一次彻底的变革。它是工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引起审美观改变产生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后继的变革都是完善和补充。
早期的桥梁美学像其他应用美学那样,也经历过现代主义阶段,主要关注实用性和功能性,排斥装饰,追求简洁、经济。继而,更加重视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追求与环境和谐相融和文化象征,追求独具特色和地标作用。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早期应用美学存在局限,导致我国早期的桥梁美学著作把属于应用美学的桥梁美学误接到传统美学上,出现《桥梁美的哲学》等误区, 甚至把莱昂哈特《Bridges Aesthetics and Design》一书翻译为《桥梁建筑艺术与造型》,把实践性很强的桥梁美学当作哲学研究。由于先入为主,造成很大影响,至今还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我国桥梁美学的创作实践。
任何美学都包括三个部分——美、美感和美的创造。但是,对于传统美学和应用美学,这三个方面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传统美学侧重于美和美感的研究;应用美学则侧重于美的创造。因此,桥梁美学研究重点应该是美的创造。桥梁美的创造是桥梁美学的核心问题。郑时龄院士在《桥梁设计美学》序言中说:“《美学百科全书》关于技术美学的定义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这一名称的确立与这一学科研究的中心范畴——技术美具有直接的关系’。由此也可看出技术美学与设计的关系是技术美学的核心问题。”
桥梁美的创造主要是桥梁环境美、结构美和功能美的创造,这些美的创造体现着桥梁文化。郑时龄院士在《桥梁设计美学》序言中又说:“一切原先非审美的东西都变成审美对象,或理解为美,美学思考不再忽略工程的技术问题。技术美学则贯穿始终,并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更为重视人与技术的创造性,人类社会最终使技术成为文化的范畴,确立了技术的文化特征,体现了特定的工业文明的价值。”“现代美学的基本法则是现代性和适宜性,推崇功能美和技术美。”
美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感性显现,桥梁美感是从天堑变通途中,观照到自身的本质力量所感到的愉悦。创新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产生美感。因此,创新,特别是结构创新是桥梁美创造的核心,是桥梁美学核心的核心。郑时龄院士在《桥梁设计美学》序言中还说:“设计就是创造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设计是‘无中生有’。当然不是主张设计的虚无主义,而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创造。设计中经常会遇到未知的东西,在材料和受力方面也有未知的部分,制作和施工条件也未必与设计师的专长相符。同时,这方面的技术也总是在不断地进步。创造就是去面临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工程难题,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综合各方面的能力往往就是一种创造。”
弄清哲学在美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克服一些模糊观念,对推动桥梁美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先回顾一下科学发展的历史。在古希腊时代,科学是不分科的,所有科学问题都被叫做“爱智慧”,后来翻译作“哲学”的学科所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学科不断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哲学也就不断丢失这些阵地。由于哲学是老祖宗,各种科学都流淌着哲学的血统,哲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哲学思维也就成为各种科学的指导思想。也因此,爱因斯坦把哲学说成“科学之母”。这是从思想根源上,从世界观和方上说的,并不意味着哲学能够解决科学的具体方法。那样,人类又回到古希腊时代了。具体就美学而言,美学与哲学的分家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阶段,美学成为独立学科,成立传统美学。这时美学仍然作为美学的一部分,作为哲学的分支。研究者还是哲学家,着重研究艺术美和美感,不涉及艺术美的创造。因此,传统美学就是用哲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二者关系极其密切,亲如一家;第二阶段,应用美学又从传统美学中分离出来。在应用美学领域,虽然,美和美感仍然是哲学问题,但是,这并不是研究重点。应用美学不能像传统美学那样,只研究美和美感,而需要着重研究美的创造。对于技术美的创造,哲学家是无能为力的,研究者也就变成科技工作者,因此,哲学在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不如传统美学那样密切了。传统美学可以称为“艺术哲学”,因为,在那里,哲学家用哲学的思维研究艺术美,研究者和研究思维都是相同的;应用美学虽然有人也说成“技术哲学”“结构哲学”,但是,在这里,哲学的作用只不过像其他科学那样,主要是思维方式,而不是创作方法。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套用传统美学,容易产生误解,以致喧宾夺主,应该谨慎使用。
在审美作用中还隐含着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孔子认为美所成就的三个境界——快乐、自由和成全。所谓“乐以辅仁”,人格的陶冶是愉悦之事。荀子也认为乐有清志、聪明、平和、易俗、安宁的作用。康德说过:“美具有无目的之目的性”。虽然他指的是艺术美,艺术美不能有目的,但是它在无目的时自然又合于目的,如人格之自然陶冶、气质之自然变化、人生之自然幸福。美的力量表现为情感的力量,给人前进的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是毅力和智慧的来源,因此对美的追求是一切创造性劳动的动力。人类改造自然,使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自然的人化,即山河大地、日月星空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劳动直接或间接地改造自然,在外在自然的人化中创造了物质文明,使自然与人在客观关系上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是内在自然的升华,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心灵以至感官的升华,是心理和生理的内在自然的升华,也就是人性的塑造。
发现和创造真和美天博官网,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桥梁技术本来是无形的,而经过“设计”就被形象化了;施工的结果可供人们使用,具有使用功能。桥梁还具有比这种功能更高的作用,它成为视觉上的对象,给人以美感;它造福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就这一点说,桥梁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凝聚的表现,是社会视觉的外化。桥梁为人所造,又表现人自身;它不但表现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且又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人类建造桥梁的同时创造了两种不同的文明,用物质文明来方便交通,扩展生存空间;用精神文明来陶冶气质,净化心灵,增进社会进步。我们欣赏桥梁美,首先不是明白某种道理,而是在感情上产生某种激动,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桥梁美渲染出一种意境、一种氛围,能动地陶冶人们的性情,激起感情上的波涛,并由情感进至情理,使人得到教益。它予人以教益的方式重在陶冶和潜移默化。它通过自身所显现出来的人类的本质力量,通过在环境中的氛围、意境或情趣所引发的感情及感情记忆、感情积累而烘托出来的旨趣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类的心灵。人们陶醉于桥梁形象自身的魅力,更应该潜心观照含蕴在桥梁中的人类的精神气质和意蕴。桥梁作为文化,统一了文化中的各个内涵,科学的、技术的、审美的。
工业以来,机器大生产使得建造与设计分成两个独立的环节,桥梁美的创造任务就从工匠转到设计工程师肩上。美的创造及其教育是促进人类进步不可忽视的动力。艺术家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技术美而言,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环境又培养和启发着人类的智慧和才华,激发人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感。因此,设计工程师不是单纯的工程师天博官网,也是一个文化教师,同样担负着塑造人类的心灵,建设精神文明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创造桥梁美的任务不靠哲学家,也不仅仅依靠桥梁美学专家,更多的是桥梁设计工程师。每一个桥梁设计师都应该站在社会生活组织者的高度,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境界和美感,为人类创造和谐的劳动,生活和休息的环境。桥梁设计工程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笔,乃是文化杠杆、经济杠杆、社会杠杆、生态杠杆……应当在大地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笔下的一点一线,不仅仅是意味着亿万元的投资,意味着众多人的辛勤劳动,更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对后代的潜移默化等一系列重大、深远的问题。我们应当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在努力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审美意识和水平,精心地从事设计和创作,使桥梁的使用者在心态和情趣上感受到一种未曾有过的明显的调整,一种高级的陶冶,一种崭新的升华。让我们一起承担起使人类之城向天堂迈进的神圣历史使命!
总之,桥梁美学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是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核心问题是美的创造,是在设计环节完成的。因此,研究桥梁美学,不能像传统美学那样,关在哲学的殿堂里,而是要成为设计师的必修课,需要具备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