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宋修见: 呼伦贝尔向美而生宋修见,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呼伦贝尔学院团委,呼伦贝尔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党总支兼副院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美育研究院院长。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博体育登录入口。
著有《青春笔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1919-1949)》《红楼曙光中国党的诞生与北京大学》《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主编)《中国文化的生命力》等。
美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对新时代美育有了新要求、新使命,请介绍一下“美育”和“中华美育”的内涵。面对全新的时代命题,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弘扬?
“美育”这个概念是德国诗人席勒在1795年的《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旨在弥合西方工业之后人的感性与理性的,使人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也就是促进人的完善;20世纪初,蔡元培、王国维等先贤引介美育的概念,旨在以美育唤醒大众培养现代“完全之人物”和能够创造新社会、新国家和新生活的“新民”“新青年”,续接与激活了中华美育传统。
美育,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中办国办2020年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讲到:“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这是对美育内涵和功能的概括。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习总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回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他在回信中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华美育传统,就是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演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以贯之的人文化成之道,经过20世纪初西方“美育”概念的引介与激活后,逐渐建构起来的对传统育人目标、载体与手段的认识与概括。
中华美育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趣味、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华民族具有以美育人、以美齐家、以美治国的悠久传统。中华美育的特点就是利用天地万物之美、艺术人文之美、生活礼俗之美融汇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天博体育登录入口。
美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跨越多部门多系统的育人工程,所以构建新时代的美育体系,要在科学普及中融入美育,在艺术文创中强化美育,在服务人民中彰显美育,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美育。还要进一步结合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让年轻人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中心和美育研究院成立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能引领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过程中,美育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那么,美育如何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
美育就是以天地万物之美和艺术与生活之美,来激发人的美好情感、塑造美好心灵,进而创造美好生活。所谓“美好”,不是一种玄妙的想象,而是一种可以感知、表达与传递的有温度的、有品位的文明状态。
当一个民族在还没有实现独立解放的时候,美育的理想难免像蔡元培所言那样成为“纸上空谈”。所以,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人们意识到需要美起来,因而“低美感社会”“审美匮乏症”“青少年审美焦虑”等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
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提出,美育的范围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家庭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场域。陈设布置得典雅大方、氛围温馨和谐温暖的原生家庭对人成长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家庭美育这个最基础的环节还是非常薄弱。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风的潜移默化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人格健全和三观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孩子的理性思维和阅读能力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但感性思维与想象力、感知力却是最为活跃的。所以,以感性教育、情感教育为核心,以参与体验、潜移默化为教育方式的美育,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方法。
从社会而言,城市规划建设、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及活动的开展,都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美育水平和文明高度。比如来到呼伦贝尔,从机场一出来,不仅可以感受到天高地阔的明净辽远,还能从雕塑、路灯、广场、街道、标语牌乃至鲜花绿植中感受到多彩的民族风情,就是一种美的体验。
另外,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美育的自觉,在忙碌的日子给自己片刻的闲暇仰望天空,体会一下草原上的风吹过来、云飘过去的感受,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生活的每一天。
美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仍不均衡,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改进与提升。您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学者,如何看多彩的呼伦贝尔,大美的呼伦贝尔?
感谢在这片草原上我所走过的每一个日子每一寸土地,感谢所有曾经一起走过的朋友们!呼伦贝尔不仅给了我强健的体魄,还给了我博大的胸怀,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历史与人文的深度思考。走出去的这15年,我会经常想念草原和草原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最先想到的就是呼伦贝尔的美食、美景。
大美呼伦贝尔一定能成为新时代美育的典范。呼伦贝尔不仅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冰雪,还有博大厚重的文化艺术天博体育登录入口,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这里创造了具有独特北方草原雄健气质的传世之作。希望这片北国净土不仅有长天大野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还会有更加浓郁的艺术人文氛围,继续保持文化艺术名家辈出、经典力作不断涌现的盛况,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一个充满自然壮阔之美、历史厚重之美、生活多彩之美的多民族繁荣发展的文明典范,使呼伦贝尔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一张最具草原文化魅力、最具生态文明特色、最具北疆多民族风情的闪亮名片。
●中华传统美育既面向人的现实生活重视兴致与趣味的养成,又观照人的精神世界倡导格调与境界的提升;而这两端的通达融会、和谐统一,不仅使中华文化获得内生活力,也使中国人获得一种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生活观和一种尊崇“家国天下”的世界观。
●只有融合艺术人文之美、天地自然之美和生活礼俗之美并且贯穿于学校、社会和家庭之中的整体性美育,才能够真正促进人们从狭隘功利主义的桎梏解放出来,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沿着新时代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理想人格建构之路拾级而上。
●优秀中华美育传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体的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和百工造物、生活礼俗等传统文化内容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华美育传统使文化与审美在不同阶层之间、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不同代际和朝代之间均保持着一种通达状态。
●我们更需要清醒地、冷静地打量我们周遭的世界,不带“光荣历史”的骄傲,不带“百年屈辱”的激愤,以“理性的中国世界观”立足于此时此地,放眼世界的大势,回望我们的文明,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获得现代转型,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提供“自强不息”的力量和“厚德载物”的胸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美育研究院院长 宋修见
美是有力量的,亦如我所采访的宋修见教授。与以往的智库专家、名人学者那种客观、理性的思维不同,他浑身洋溢着书生意气,散发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让人无法探知真实的年龄。也许因为教授是在青春的事业中度过了青春的岁月,也许因为高校艺术氛围所熏陶的修养与气质,也许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精神明亮的学者,所以谈吐间总能感受到他对人对事那种的涌动。
对美育工作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让宋修见教授谈吐多有一己之见。采访他时,自己也会有些回忆夹杂其中。如果没有成为一名记者,学过多年美术的我很有可能从事与美、与艺术有关的工作。所以在内心的深处,我除了对美育有一种深深的情怀,对央美有一种梦想的追求,还有对教授人生选择的崇敬。
宋修见教授1990年毕业于海拉尔师专中文系,因表现突出而留校任教,高校合并组建了呼伦贝尔学院,他又担任呼伦贝尔学院团委、呼伦贝尔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多年。因为对工作、对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2007年考上北京大学博士的他选择去往更广阔的平台发展。采访中,他和我讲道:“三十年来家国,八千里路河山。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时代家国的变革如此密不可分。”
在呼伦贝尔学习、生活、工作的那些年,他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开!现在每当被问起是哪里人时,他会有一点困惑。因为生命中最青春韶华的20年,就是在呼伦贝尔度过。记得当初离开时,有位朋友和他说,再回来这里就是异乡了!但每次回来,他都能感觉到空气中是熟悉的味道,风中青草的气息会唤起无数的记忆,无数的山河故人、前尘往事奔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