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体育官方平台深化美育的時代意義(藝壇走筆)近年來,國家和教育部推出一系列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舉措,如舉辦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專題研討班﹔與各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等,從學校美育的實踐趨勢探討,到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構建協同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有效機制,推動美育工作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推進學校美育改革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今年,適逢蔡元培誕辰150周年,美育的時代意義再次引發思考。
“美育”一詞在中國的首次提出,源於1906年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一文。在王國維看來,精神之能力,包含“真、善、美”三個層次,總稱為心育,即德育、智育、美育三者協調發展,而美育不但可以促進德育、智育發展,且能促使人的情感“達完美之域”。蔡元培繼王國維之后,把美育提出來,與德、智、體並為四育,不僅從理論上進一步提升了美育地位,而且付諸實踐,讓美育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蔡元培一生都在倡導美育。回望其美育思想,根源在於他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只是在物質層面開拓強國之路,更應在精神層面培育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這一美育理念,對於今天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在致力於推進全民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確立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在什麼層面推進美育等問題的探討,應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自上世紀后半葉始,“美學熱”在中國興起,美育逐漸被列入國家教育方針並不斷被拓展,其時代意義不斷深化——20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首次設立“文藝美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方向﹔1999年,《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布,把美育列入全國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與德、智、體並駕齊驅,並且闡明了美育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全面推進教材建設並在語文課本中增加了美學內容,美育進入中小學課堂﹔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2018年,教育部又開展一系列與美育相關的工作……在近40年的實踐中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學校美育改革不斷深化,成績顯著。但同時,不論是從美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還是從美育師資建設以及美育評價制度等層面上看,美育依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仍然是素質教育中亟待補齊的短板。
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人文教化力量,美育依賴的是實際生活中的心靈體驗和感受,指向的是精神、人格,其獨特作用如蔡元培“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是在培養人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基礎上,塑造完善的人格,滋養人文情懷。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下,社會上充斥的一些低俗文藝作品,很容易腐蝕人特別是青少年的心靈,使其價值觀錯位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這就更需要通過美育來培養、塑造、激發其人格美。美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生命素質,讓精神得到滿足,這既是每個人追求的生命境界,也是培養造就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的學校教育所致力的方向。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美育的實施,不僅要增量更要提質。在提質過程中,既要培養人的審美情趣,更要培養人的創造能力,由此使富有個性的精神活動上升為實踐自由。值得強調的是,如蔡元培所提倡,美育的旨歸是要培育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這就需要以國家大的文化發展方向為核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到美育工作中﹔同時也要重視教育創新,不能隻限於刻板的理論灌輸和形式教育,更應注重對人的審美能動性培養,使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從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生發對美的感悟,建立起自我身心與天地自然和社會人文的連接,由此才有可能完善其人格,提升其創造、創新能力。
實踐証明,美育對青少年整體素質的提升起到了基礎性作用。近幾年,小升初考試制度改革,為小學生接受全面素質教育釋放出更大的空間,加上家長、學校觀念的變化,尤其是黨和政府對美育工作的重視,美育教育發生了量變與質變。根據對200多所高校的調研,在中小學接受過美育課堂教育的大學生達85%,參加過藝術社團,掌握至少一項藝術特長的大學生達62%。同時,如何讓優質的美育資源惠及每一個受教育者,也是當前美育的重點工作。不可否認,在推進城鎮化天博体育官方平台入口、人口流動加速的背景下,美育在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中仍是短板。為解決這一問題,從教育部到各地教育機構,正在努力推進實現普及教育和專業教育相互促進、互為支撐,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一體化的美育體系,比如推出了有計劃、分步驟配齊專職美育教師、建立農村中小學美育教師補充機制、因地制宜創編美育教材等舉措。
“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是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終極目標。在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這近乎為烏托邦理想。近一個世紀之后的今天,全社會普遍受益的社會美育正在逐漸實現。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隻有人人都向真向善向美,在追求理想信念過程中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文化才能健康繁榮發展。由此可見,美育的全面實施和創新發展,可謂正逢其時。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